城东区委书记王晓云参加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清真巷代表团审议
王晓云参加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清真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定扛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责任
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2月21日,区委书记王晓云来到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清真巷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定扛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责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定发展,更加准确地把握新形势、新变化、新机遇,更加准确地把握东区发展的历史方位,继承弘扬发展经验、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发展大势、切实增强发展定力,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审议中,田志敏、马永康、法先智、吴秀珠、张国花、韩海桃等6名代表先后发言,现场讨论气氛活跃。在听取大家发言后,王晓云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准确把握建设美丽繁荣新东区的奋斗方向和发展定位,明确提出了奋斗目标,彰显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回应了新期盼、树立了新形象,是一个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完全赞同。
王晓云强调,要始终坚定争当先进、走在前列的目标追求,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的工作干劲和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加快推进美丽繁荣新东区建设,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作出东区贡献。要把握一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参加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城东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夯实“五个基础”的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民族团结作为东区团结进步的基石夯实夯牢。要聚焦“三个重点”。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个重点。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动真碰硬,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提升服务市场主体水平。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兰西城市群、西宁海东一体化建设中找准东区定位,突出传统产业优势,拓展新兴产业覆盖面,扬长补短,真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维护好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扛牢“东区稳则全市安”的政治责任,注重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加快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创新,强化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同时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补齐“三个短板”。要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主次干道整治进度,实施好雨污分流及海绵城市等项目,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持续改善城区整体面貌。要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城区、片区、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着力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深化“四引四治”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强化“三项保障”。要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思想淬炼、理论训练、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提升为民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坚决以过硬作风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能力建设,把干部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七种能力”,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加快补齐知识空白、能力短板、经验弱项,真正把能力建设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成效。要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拓展组织覆盖的广度、提升工作覆盖的深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贯通各层级,保障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